电容的电磁场仿真设置

电容是射频集成电路中的常用器件,其结构固定,设计较为简单。但由于精细结构较多,往往占用极大的仿真资源和时间。在隔直或者交流去耦应用中,电容的精确值并不是那么重要,只要足够大即可。即使在匹配电路中,些许偏差也不会对中心频率产生明显影响。因此,电容仿真不应无止尽追求精度,而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误差不大的仿真结果。本文对比了电容仿真中不同的仿真引擎和通孔合并方法的优劣,并给出了推荐设置。

仿真引擎的选择

常用的ADS Momentum引擎有两种模式:RF和Microwave。RF模式在射频频段内提供了精确的电磁场仿真结果,且仿真速度较快。在更高频段内,由于辐射效应,只用Microwave才能提供准角结果。ADS文档中推荐在以下电路中使用RF模式:

  • 电小的
  • 图形复杂的
  • 不辐射的

在射频频段的电容应用应当符合RF的描述,之后通过仿真对比予以验证。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的Edge Mesh的设置。Edge mesh将自动的在图形边缘添加密布的mesh,用于仿真趋肤效应,常用于高层金属的仿真。之后也通过仿真比较了Edge Mesh在电容仿真中的影响。

对比实验选则了MOM电容,由5层金属,36根19.74 um长插指构成,两侧通孔采用减少面积合并。仿真在32核服务器上顺序进行,无其他负载。结果如下:

simulation-engine

在14 GHz计算得到的仿真误差如下表:

电容误差 Q值误差 仿真时间
Microwave,Edge Mesh(基准) - - 90 min
RF 1.66 % 104.43 % 1.5 min
Microwave 1.70 % 105.72 % 7.5 min
RF,Edge Mesh 0.04 % 0.56 % 12 min

由此可见,Microwave和RF方法在14 GHz处的仿真结果相差不大,但Edge Mesh对Q值影响较大。由于趋肤效应,电流倾向于在导体边缘流动,减小了有效横截面积,因而损耗变大。当不添加Edge Mesh则无法仿真趋肤效应,直接导致偏高的Q值。因此,采用RF模式并选择Edge Mesh是平衡精度和仿真时间的最优结果。

通孔的合并和模型选择

仿真电容时通孔阵列如果不加处理将会产生大量的网格,从而占用仿真资源并拖慢仿真速度。通常,需要将这些通孔进行合并,形成一个大的通孔。合并的方法通常有:

  • 画一个大的通孔覆盖原来所有的通孔
  • 画一个有效面积相同的通孔
  • 画一个大的通孔覆盖原来所有的通孔,并减小通孔导电率

其中第一种方法最为简单,但不可避免增大通孔面积,低估通孔损耗。第二种方法使得通孔面积不变,但使得通孔更加集中,改变了场的分布。第三种方法需要修改衬底文件,较为麻烦,但精度较好。

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通孔模型的选择,默认选择时3D模型。此时,所有的表面电流流向都被考虑。而2D模型只考虑垂直方向的表面电流。在通孔阵列中,由于水平方向各个通孔互相独立,因此不应该有水平方向电流。而通孔合并后,物理隔离消失,因此应当选择2D模型抑制水平方向的电流,提高仿真精度。

关于修改通孔电导率,通孔电导率的计算公式为:

其中$h$是通孔高度,$w$是通孔边长,$R$是单个通孔的电阻,这些参数都可以从代工厂提供的连线模型中找到。考虑到通孔合并,其等效电导率为:

其中是$s_r$通孔阵列的行间隔,$s_c$是列间隔。考虑$w=0.1, s_r=0.1, s_c=0.14$和$w=0.1, s_r=0.13, s_c=0.13$两种情况,其$\rho_{eff}$分别为$0.208\rho$和$0.189\rho$,因此合并时可取$\rho_{eff}=0.2\rho$。

对比实验选则了fringe电容,由5层金属,20根5 um长插指构成,采用带有Edge Mesh的RF模式仿真。仿真在32核服务器上顺序进行,无其他负载。结果如下:

mom-simulation-comparison

在14 GHz计算得到的仿真误差如下表:

电容误差 Q值误差 仿真时间
原始版图,3D(基准) - - 3 hr 5 min
覆盖合并,2D,降低电导率 0.13 % 3.57 % 17 min
覆盖合并,2D 0.13 % 9.31 % 14 min
同面积合并,2D 5.27 % 53.44 % 7 min
覆盖合并,3D 0.15 % 10.05 % 19 min

仿真结果表明,同面积合并仿真速度最快,其他方法仿真速度相差无几。在合并之后,2D模型确实比3D模型更准确展现了Q值,但差距不大。前述的三种方法中, 出乎意料的是同面积合并无论是电容误差还是Q值误差都明显较大,可能是由于将通孔集中到中间与电流的趋肤效应背道而驰,人为加大了损耗。而覆盖合并方法简单有效,仅在Q值上产生一些明显误差。降低电导率后,Q值误差可以忽略不计,因此,采用2D通孔模型的覆盖合并方法最为有效。当对Q值精度要求高时,可将通孔电导率将为约1/5。

通孔合并的细节

上一部分的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了覆盖合并精度较好,但是覆盖合并的细节仍然值得注意。这里比较了两种常见覆盖合并的方法:

  • 通孔覆盖合并:画一个大的via正好覆盖原来所有的通孔
  • 全金属填充:画一个大的via覆盖整个金属区域

由于金属包围通孔的距离通常不大,两种方法的区别看似不明显。但仿真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差距,三种合并方式的仿真结果如下:

fill-style-comparison

在14 GHz计算得到的仿真误差如下表:

电容误差 Q值误差
原始版图,3D(基准) - -
通孔覆盖合并,3D 0.19 % 17.8 %
全金属填充,3D 0.59 % 144.21 %

可以看出,通孔覆盖合并的电容、Q值精度都还可以接受,但全金属填空明显低估了损耗,导致较大的Q值误差。为了进一步展示三种合并方式的区别,其版图、电流密度、电流方向绘制如下:

原始版图 通孔覆盖合并 全金属填充
original-layout via-fill-layout all-fill-layout
original-id via-fill-id all-fill-id
original-fill-i via-fill-i all-fill-i

可以看出,全金属填充方法会导致下层金属电流密度提升,从而提高了有效电容值。同时,其边缘产生了明显的横向电流和纵向电流,等效Q值也明显提高。因此,为了得到比较精准地结果,不建议将通孔填充到金属边缘,而应采用刚好覆盖原通孔的填充方式。

总结

本文比较了几种电容的仿真方法。为了快速、准确地仿真电容,最好采用带有Edge Mesh的RF模式,通过通孔覆盖的方法合并通孔,同时降低通孔电导率至约1/5,并选择2D模型抑制水平电流。

0%